[讨论][原创]“农夫和蛇”的现代生活启示 “农夫和蛇”的现代生活启示
《农夫和蛇》的寓言故事:农夫在冬天发现一条冻僵的蛇,他可怜它,就把蛇拿起来放在自己的怀里。蛇温暖过来,恢复了他的本性,咬了农夫一口。农夫快死的时候说:“我这是该死呀,竟然去怜悯那恶人。”这故事说明,邪恶的人是不会改变其本性的,即使别人对他十分友善,结果反而会加害别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恩将仇报。
恩将仇报,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话题。然而,类似“农夫和蛇”的悲剧,却仍然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出现,对农夫和蛇的关系也应该有不同的理解。
据《中国青年报》载:山东平阴县玛钢厂白吉水等人在回家的路上,救护了被他人撞伤的一男一女,孰料被救的男子反诬白吉水等人不仅撞伤了他,还合伙偷了他的摩托车,于是,要求白吉水等人赔偿其损失。他的理由是:“那么多人围观都不救,白吉水不是肇事者,怎么会救我呢?”要不是白吉水忍无可忍诉诸法律,要不是人民法院的公正判决,白吉水们真还可能成为“现代农夫”。
无独有偶,《重庆晚报》也报道了一则发生在重庆的《好心追捉强盗,失主恩将仇报》的新闻。四川武胜县农民冉龙胜,发现窃贼,并将其扭送到南坪派出所,失主在派出所一再感谢并口口声声说要奖励他。谁知一出派出所,失主就莫名其妙地翻了脸,说他是由于分赃不清才报的案,并恶狠狠地用烟头烫伤他的脸,甚至还强行敲诈了他挣来的四百六十五元苦力钱!冉龙胜受了莫大的委屈,成了活生生的“现代农夫”!
蛇的“恩将仇报”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或者说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农夫和蛇”的故事,无非是借此作个比喻启迪于人罢了。然而,现实生活中恩将仇报的“蛇”们披了一张人皮,其欺骗性、危害性更大,恩将仇报的行为对社会的伤害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农夫和蛇?白吉水和冉龙胜的遭遇,让人觉得深思。
(1)假设农夫救的是一条无毒蛇,或者这条蛇知道感恩,不反咬一口。如果事实如此,这位农夫应该是幸运或者幸福的,这样的蛇我们是否应该鼓舞和提倡其知恩图报的高尚情操,是否应该提倡这位农夫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行为?熟知的《白蛇传》中,许仙救了白蛇娘子,并娶白蛇为妻,两者相亲相爱,美妙故事流传千古,也许这便是农夫(许仙)和蛇(白蛇娘子)关系中的最优化结果。
(2)假设农夫救蛇的时候对自己做了保护,将蛇装在袋子或者笼子里,在温暖的环境里观察。在农夫的关心和照料下,蛇苏醒了,知道了感恩,农夫逐渐加深了与蛇的交流,最终建立了比较深的感情,此结果固然令人欣慰;蛇苏醒后,仍然不改本色,对农夫发起攻击,农夫被迫对蛇予以处罚,将其斩首,为民除害,此结果是否算得上最理性的好心人行为。
(3)假设农夫救蛇的时候既没有对自己保护,也没有意识到这条蛇的毒害程度。农夫被蛇咬了一口,并中毒死亡,留给农夫的只有遗憾和后悔。怪谁呢?只能怪自己眼睛不亮,分辨力差。这种情况和寓言故事中的结果一样,但给我们的深思却是对蛇的毒害程度的分辨以及农夫应该采取的正确心动的判断,这是很困难的事情,对于一个农夫,他怎么能够判断出蛇的毒害程度呢?对于蛇而言,怎么知道农夫不会将自己打死?如果农夫一棍子将蛇打死,是否算是一个好心人?他应该怎样才算一个好心人?
《农夫和蛇》的故事在生活中例子不少,但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最难解决的事情是什么?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就从此避而远之地与蛇打交道了吗?也许农夫或者周围的人并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复杂的问题。
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问题应该在于:第一,如何判断蛇的毒害程度,即危害标准的判断;第二,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情况下,即保护措施;第三,一旦发现这条毒蛇,应该如何处理,即采取什么措施。
在现实的生活中遇到了很多这样的问题,真的要发人深省。一则寓言故事只对好心的“农夫”起警醒作用,对于恩将仇报的“蛇”们,不仅要靠道德教育来引导其良知的回归,而且还要运用法律之剑或其它手段去斩除邪恶、维护正义,让蛇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农夫和蛇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利益的博弈,他们利益的取向不同,便有不同的效应,最终结果也会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