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副总裁郭可尊:从科学家到CEO的华丽转身 歌德曾经说过“性格即命运”,郭可尊的成功之匙,来自她勇于挑战的个性。
郭可尊严谨低调,在担任AMD全球副总裁和大中华区总裁的几年里,这位中国IT界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被媒体曝光的次数屈指可数。
在中国IT界的成功企业家里,郭可尊无疑是个特例。她不仅仅是AMD全球持续发展最倚重的女人,同时也是国内IT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郭可尊完成了从一个女科学家到女CEO的巨大转变,并把一家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做大做强。歌德曾经说过“性格即命运”,郭可尊的成功之匙,来自她勇于挑战的个性。
2002年,郭可尊接手AMD中国业务时,很多人都认为挑战英特尔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也犹豫过,但勇于向前的个性让她最终接受挑战,“我应该去尝试,去挑战一下自己”。
郭可尊一直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就会有收获,因为她的出发点是“合作共赢”。
在她的“中国情结”感召下,AMD总部也慢慢接受了中国的“和”文化,向中国转让当时美国政府允许出口的规格最高的X86处理器技术。这些被外界评为极具前瞻性的大手笔,靠的是郭可尊历经并参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IT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中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郭可尊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喜欢泛泛而谈,科学家的严谨让她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切中要害、耐人寻味。在谈到女性怎样才能成功时,她说,要勤奋、要坚持、要敢于挑战和超越自己。“有一些领域确实是男性的世界,但女性只要敢于挑战,就有可能脱颖而出。”
十多年前,当郭可尊碰到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胡启恒时,曾深深为胡的风采折服,“我欣赏她,希望未来能成为像她那样的杰出女性”。
她的确做到了。以东方女性的坚韧和睿智,加上西方求学期间锻造的果敢和创新,郭可尊超越了自己,并赢得了业界的尊敬。
人·财·榜
AMD全球高级副总裁 大中华区总裁
·上榜理由
在几乎被男性统治的IT业,她是绝无仅有的跨国公司女性CEO。加盟AMD6年来,她使中国成为AMD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并获得所有中国市场上主流PC厂商的支持。
如今,AMD大中华区已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和第二大业务中心,郭可尊也因此成为AMD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中国区
CEO。
·个人简历
1988年美国并行计算机公司研发中心资深研究员
1992年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副研究员
1995年加入摩托罗拉,后出任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院长、半导体部数字基因实验室主任
2002年加盟AMD,任AMD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
2004年AMD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2006年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AMD在中国的“芯”路历程
“意欲取之,必先予之。”郭可尊深谙中国文化和西方思维,明白AMD要在中国扎下根 来,必须从这个市场拿走利润的同时对它有投入。
企业篇
郭可尊入主AMD中国的6年,AMD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处理器厂商变成市场上的中流砥柱。她是如何做到的?郭可尊说,中国人讲究“意欲取之,必先予之”,AMD不仅要从中国市场拿走利润,同时必须对这个国家有投入。这就是她要做的。
临危受命开走“芯”路
“当时我们面对的,是10×10的巨大差距。”2002年,郭可尊加盟AMD时面对的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当时,AMD的竞争对手——英特尔已经领先了10年,市场份额达到AMD的10倍。
早在1993年,AMD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成立了美国AMD有限公司远东办事处,但当时大部分管理人员都在香港,内地只有一些级别较低的销售人员。2000年以后,AMD总部意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决定在中国实现本地化,包括任用中国本地经理人,使AMD真正在中国市场扎根。任用郭可尊,便是AMD在华的一个新策略。
2002年,郭可尊正式加盟AMD,全面负责AMD大中华区的业务。然而,当时AMD已经错过了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这“失去的10年”使得几乎所有主流的PC厂商都站在英特尔一边,英特尔占去了品牌机市场几乎100%的份额。
在没有任何品牌厂家的支持下,AMD的产品只能在中关村各大电脑城的攒机市场觅到踪迹。
AMD怎么追赶对手?郭可尊背负着巨大压力。但曾经在中科院从事科研工作的郭可尊已经习惯于在难题面前寻找解决方法,她决定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芯”路。
后发制人植“芯”中国
郭可尊没有采取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惯常策略——耗巨资进行市场营销。她深知,要实现“后发制人”必须使AMD真正融入中国,成为贴近中国本土的公司。她向美国总部提出自己的策略:“芯植中国,共赢未来。”
郭可尊说,中国人讲究“意欲取之,必先予之”。深谙中国文化和西方思维的郭可尊明白,要想在中国扎下根来,必须使AMD调整观念,对中国做长期的投资,而非纯粹的商业行为,从中国拿走利润的同时必须对这个国家有投入。
在此背景下,郭可尊主导了AMD全球总部向中国转让X86芯片核心技术。
郭可尊说,“我们要引导总部认识到中国市场拥有巨大潜力,转让X86技术,帮助中国进行自主创新能够使AMD参与到中国的战略发展中”。2005年,AMD宣布向中国无偿转让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轰动了当时的中美科技界。通过这一举动,郭可尊成功向政府和外界证明,AMD不只是来中国卖产品,而是中国信息产业的一份子,客户和最终用户开始信赖AMD。
郭可尊向中国市场投入的本土化运作还远不止于此,2004年,AMD宣布,与曙光公司进行了超级计算机合作项目,并成功地将中国超级计算机运算性能带入当年全球前十名。
通过一系列本地化的举措,郭可尊带领的AMD迅速扭转了其在中国市场上的落后形象,而郭可尊坚定的本地化态度,使AMD赢得了中国政府的尊敬。
拿下联想闯出“芯”天
为了从竞争对手那里争取PC厂商,郭可尊煞费苦心。
“AMD要想同OEM伙伴保持近距离,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应该接近。”2002年,当郭可尊来到位于东方广场的AMD中国办公室时,她觉得这个繁华之地并不是最适合AMD的地方。因此,她力排众议把AMD中国总部从东方广场搬到中关村。
2004年,AMD中国总部搬入中关村时,正是很多跨国IT公司纷纷“逃离”的时候。而郭可尊此举为AMD提供了一个挖开竞争对手阵营的绝佳机会。
当年,国内PC老大联想困于一二级市场的饱和,准备进军乡镇市场。但联想降低PC售价的想法,在长期合作伙伴英特尔那里碰了钉子。“英特尔当时对联想的提议反应冷淡,联想迫于无奈,转向AMD寻求合作。”一位AMD内部员工回忆说。
这个契机被郭可尊抓住,她敏感地察觉到,这是AMD抓住国内PC老大的良好机会。通过和总部磋商,郭可尊仅仅用了12个小时,就达成了和联想合作的决策。随后,联想采用AMD处理器,推出了售价2999元的“圆梦”系列产品,成功进入了乡镇市场。获得成功的联想也从此奠定了和AMD的长期合作——郭可尊实现了撬开竞争对手阵营的目标。
“AMD与客户不只是销售关系,而是合作伙伴,他有困难,我就有责任帮助他。”郭可尊说,这种相互提携的中国“和”文化使AMD拿下联想,并以此为起点,迅速拿下其他品牌PC厂商。
事实也证明,由于受到联想和AMD合作带来的价格压力,中国的PC厂商逐渐加大与AMD合作的力度。如今,AMD已经和联想、方正、曙光、同方、TCL和七喜等国内各大PC厂商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
同时,AMD也全面加强同戴尔、惠普、IBM、Sun、东芝等全球领先计算机制造商在华业务的合作。2004年,惠普率先在中国推出首款AMD64位处理器台式机;2006年,首款AMD芯戴尔笔记本进入中国。
到2006年,AMD在中国芯片市场上的份额,已经从个位数上升并超过25%,以每年三位数的增速彻底扭转了在中国品牌机市场“底子薄”的状态,成为芯片巨头英特尔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与之对应的是,AMD的份额上升使竞争对手英特尔在中国的份额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为此,英特尔在2006年做出人事调整,两位中国区联合总经理离职,一年前升任英特尔亚太区高管的杨旭重新执掌中国区帅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