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一;城市与环境和谐共生 我国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
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我国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一) 我国土地在持续沙漠化。
(二) 我国水环境在不断恶化。
(三) 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此起彼伏。
(四) 我国土壤环境隐患重重。
······
中国环境问题古已有之。从秦乱伐林木建造阿房宫开始,历朝历代都有过毁坏环境的做法。但是历代都有过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唐代和宋代对环境管理和生物资源的保护仍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唐代不仅把山林川泽、苑圃、打猎作为政府管理的范围,还把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畴,同时还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这就从管理范围上超过了先秦时期。宋代,特别是北宋,也相当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并注重立法保护,甚至以皇帝下诏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护禁令;同时,还命令州县官吏以至乡长里长之类的基层官吏侦察捕拿违犯禁令的人,可见其认真程度及执法之严。从宋代起,人们对围湖造田导致蓄泄两误、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有所觉察,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当敏感。《吕氏春秋》在十二纪中《上农篇》就有过“野禁”和“四时之禁”。所以,从农业社会到现在。虽然保护之声亦有。但是总是显得薄弱。以至于造成今天中国严重的环境问题。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开采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过去人们盲目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才有如此之多的环境问题。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现实着实让人痛心。高能耗,低产出的现状并没有完全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不是完全的集约型。社会在走“先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道路。资源的浪费比发达国家高出好几倍。建国五十多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大规模勘探和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不超过50%,总体上综合利用率约为20%。我国共伴生组分综合回收率在40%~70%的国有矿山企业不足40%。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为35%,黑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仅为30%,比发达国家约低20个百分点。我国对矿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才刚刚起步,全国现有2000多座金属矿山尾矿库,存尾矿约60亿吨,每年新增排放固体废弃物约3亿吨,而平均利用率只有8.3%。目前我国综合利用搞得比较好的国有矿山仅占30%左右,部分进行综合利用的国有矿山为25%左右,完全没有进行综合利用的占45%,全国20多万个集体、个体矿山基本上不搞综合利用。 对于这种现状,政府只有通过立法支持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大力发展科技,运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然这个问题不仅是国家的,也是企业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应对以上环境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执法力度。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色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其次,不可或缺的使用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以自然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采用征收税费、押金、拨款和创造市场等方法,将自然资源开发的外部不经济性内化到开发话动中,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促使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的区别是它注重效率。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的不合理用与开采。特别是矿物能源的开采利用问题。在煤炭,火电,石油等有污染的能源利用上,我们更应该注重提高其利用效率与环境保护。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提高利用率与开发新型能源迫在眉睫。要做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能源体系。可续合理的开发,利用。唯有如此,才会达到和谐社会的要求。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最初的停止沙城农药厂生产DDT开始,而后全面停止了DDT的生产和使用。国家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过去的“十一五”规划期间的污染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在坚持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体系中,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的资源的开发。我国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如今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占总能源消费比重的10%左右,并且这一比重在不断的上升中。能源结构的调整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自然生态方面,截止2010年4月,我国已经建立了30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0多个各级森林保护区。在自然生态上国家发改委,环境保障部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都积极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是值得肯定的。
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下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将其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
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是一个勇于创新、勇于变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取得新经验新成果的历程。要坚持环境与经济相融合,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坚持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坚持环保为民的根本宗旨,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尽早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要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制定与中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正确处理预防与控制的关系,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正确处理激励与约束的关系,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在国家大力整治环境问题的时候。我们公民也不能袖手旁观。最新的全国性社会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98%的人会关注并讨论环保问题;48%的人认为公民在环保方面的作用最大,超过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环境保护业已成为一项方兴未艾的全民活动。因为环境问题不仅是世界性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使我们华夏子孙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大事。在政府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公民也应该牢牢树立起“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观念。当政府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同时,作为国家主人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打破城市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怪圈。公众参与不仅仅只是社区活动。更多的将是在从树立一个环保公益人到一座环保公益城的转变。唯有如此,环保观念才会形成一种共识。公众的参与要做到不仅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将是能够让环保的观念影响几代人。从而让造福千秋万代。
环保之路漫漫,只有全国一心去求索。那么环保将不是口号,而应该是实际行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请保护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